蜀相
丞相祠堂何处寻,
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
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
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
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译文
何处可寻诸葛丞相的祠堂? 锦官城外,古柏苍郁森然。 碧草映阶,空自展现春色, 叶间黄鹂,徒然啼唱婉转。 当年三顾茅庐,共商天下大计, 辅佐两朝君主,竭尽老臣忠心。 可惜出师未胜,先已身死, 千百年来,总让英雄泪湿衣襟!
赏析
这首七律是杜甫寓居成都时拜谒武侯祠所作,通过对诸葛亮的深沉追怀,抒发了诗人对贤相风范的敬仰与壮志难酬的悲慨。 首联以设问开篇,"何处寻"三字既点明寻访之意,又暗含追慕之情。"柏森森"的意象庄严肃穆,既写实景,又象征诸葛亮的精神长存。 颔联写景而暗含感慨。"自春色""空好音"中的"自"与"空",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人事形成对比:草木禽鸟不解人事变迁,依旧欣欣向荣,而一代贤相已逝,祠堂空寂。景中寓情,物是人非的怅惘油然而生。 颈联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。"三顾频烦"写其得遇明主,"两朝开济"赞其鞠躬尽瘁。十四字凝练如史笔,既见政治家的雄才大略,又显忠臣的赤胆忠心。 尾联沉痛悲壮,"出师未捷身先死"道尽诸葛亮北伐功败垂成的遗憾,"长使英雄泪满襟"则跨越时空,将诗人自身与千古志士的共鸣推向高潮。杜甫此时历经战乱漂泊,报国无门,哭武侯实为哭自身,哭时代。
